新闻资讯

中纪委发声!严查医疗腐败,“禁酒令”疯传,万亿赛道巨震!外资急刹车后怎么走?

来源:央广网 第一财经 作者: 时间:2023/2/7 0:00:00

  2月6日,医疗、白酒板块巨震。诸多市场人士认为,起因可能是“一文”和“一令”。
  周一上午,中纪委官微发布题为《防范意识强、行为隐蔽……查处医疗行业利益输送须“道高一丈”》文章,称要严查医疗领域隐蔽利益输送。或受此影响,恒生医疗指数大跌超4%,A股ETF一度也杀跌近2%。
  此外,一份署名人保财险的“禁酒令”文件在网上疯传,五万亿白酒板块全线杀跌,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一度分别跌超3%和6%,洋河股份一度跌超4%,截至收盘跌幅收窄。第一财经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洋河股份,工作人员回应称,无法对这一消息进行置评。不过随着疫情政策的优化,春节期间白酒市场的表现符合公司预期。
  中纪委突然发声
  点名医疗行业利益输送
  今日早上,中纪委官微突然发布题为《防范意识强、行为隐蔽……查处医疗行业利益输送须“道高一丈”》文章,直接点名医疗行业利益输送。
  文章指出,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5起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其中2起是发生在医疗卫生行业的以科研赞助、支付回扣形式进行的商业贿赂事件。
  通报称,随着对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医药企业采取更为隐蔽、复杂的手段,为其贿赂行为披上“合法外衣”。如,有的企业以赞助科研经费、学术会议费等名义,进行不法利益输送;有的在医药购销环节给付医院工作人员回扣;有的通过生产环节虚抬药品价格、流通环节虚假交易等方式套取资金进行贿赂。
  文章还指出,随着查处力度不断加大,医疗领域风腐问题不断隐形变异、迭代升级。人前“清廉朴素”,人后扮演“操盘手”,受贿人作案隐蔽化。
  文章认为,医疗领域专业性较强,相关违纪违法行为具有一定隐蔽性,问题不易被察觉。但贪腐手段再隐蔽,总会留下痕迹。实施“小切口”突破、“靶向式”查处,相关问题还是有迹可循。
  受此影响,再加上外围市场动荡,恒生医疗跌幅较大。A股ETF一度杀跌2%。
  “禁酒令”疯传 白酒板块全线杀跌
  今天早盘,亦有另一则消息在市场疯传。一份署名人保财险的禁酒令文件也在网上传播开来。
  据流传的文件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现面向公司各级机构和全体员工发布“禁酒令”如下。一、严禁在内部公务活动期间饮酒。二、严禁在工作日(含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和其他工作时间饮酒:外事工作确需饮酒的,须严格按照外事工作制度执行。三、严禁违规使用公款宴请和饮酒。四、严禁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饮酒。五、严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酗酒。六、严禁酒后驾车、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
  对于违反上述“禁酒令”的,公司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司内部行政处罚相关规定进行处分、问责。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强化对本单位、本部门员工的教育管理,确保“禁酒令”令行禁止。各级纪委要切实加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对顶风违纪的依规依纪进行严肃处理。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要模范遵守、严格执行“禁酒令”,并自觉接受监督。
  第一财经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洋河股份,工作人员回应称,无法对这一消息进行置评。不过随着疫情政策的优化,春节期间白酒市场的表现符合公司预期。
  人保财险方面也回应,表示不会对内部文件予以公开置评。
  受此影响,市值5万亿的白酒板块全线杀跌。市场担心,此通知若非伪造,极有可能会被市场预期为更广泛动作的前兆。
  有券商机构表示,今日白酒板块回调幅度较大,主要系受昨晚传出的人保财险“禁酒令”影响,“早在2017年前保监会就已有禁酒文件,范围上并无明显增长,不用过度解读。此外,白酒产业的消费环境和场景,经过前期多年的调整,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健康的平衡状态,今年明确的稳增长主线目标下,不会出台超出合理范围的“消费税”“禁XX令”等打击性政策。”
  北向资金急刹车
  2月6日,截至发稿,北向资金一度净卖出超30亿元,后缩窄至15亿。上周五(2月3日),北上资金结束了连续17个交易日的净买入,净流出42.46亿元。
  2023年至今,北向资金大幅涌入A股,净流入量已达1467.11亿元,不仅较去年近900亿元的总流入量接近翻倍,即使是流入量最高的2021年(4000亿元)也难敌今年年初的势头。

  考虑到近期外围地缘政治的扰动,以及非农就业数据大超预期引发美元反弹,外资在“极值流入”后会撤吗?这又将如何影响A股?

“极值流入”恐难持续
  南银理财研究部负责人王强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外资流入出现趋势性逆转的概率小,但北向资金极值净流入的延续性并不强。
  根据他的研究,复盘北向资金自2014年11月以来的净流入top15的月份和次月北向资金的净流入情况,结果发现:北向资金的极值净流入呈现脉冲式特征,次月规模环比缩减近五成。除2023年1月以外,在北向资金大额净流入后的14个次月,共有12个月资金流入环比规模下降,仅2个月环比出现小幅抬升,北向资金流入规模环比变化的均值为-45.97%,极值净流入的延续性较弱。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北向资金连续两个月大额净流入仅出现4次,分别是2019年1~2月、2019年11~12月、2020年11~12月、2021年4~5月,主要是受益国际关系或者国内经济的“触底”反弹,人民币处于相对强势周期。
A股影响有多大
  王强松表示,在北向资金单月净流入TOP15月份中,14个月A股实现上涨,全A指数上涨均值为5.29%;但北向资金大额净流入的次月,股市行情明显放缓。历史14次中有9次A股延续上涨,4次转为下跌,涨幅均值3.06%。
  如果资金“接力”失败,A股行情调整概率极高。回溯北向资金大额净流入的次月,新成立基金的份额环比变化的中位数为36.46%,内资接力概率为7/14,次月A股上涨概率为9/14,均超半数。但是对次月A股涨跌的原因做进一步的流动性拆解,如果未有连续大额净流入或者内资“接力”,次月A股上涨概率仅为1/14(2019年9月),且为微涨。
  某亚洲大型资管机构的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有人认为近期的猛涨是基于基本面,但我认为这是‘汇率在发挥作用’(currencyplay),美元见顶、做空美元的策略开始盛行,目前外资进来布局人民币资产,安全垫是相对比较厚的。”
  在他看来,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热钱可能会获利了结,但如果汇率稳步运行,那么就会让经济基本面有更多时间复苏并追上目前的市场估值,届时就可能呈现一个技术面叠加基本面的健康行情,但这仍需要观察。
  就板块而言,王强松表示,北向资金极值净流入的次月,外资重仓板块和价值风格承压更加明显。从板块涨跌幅来看,次月北向资金净流出居前的板块明显弱于全A指数。从净流出板块的规模来看,外资重仓板块和价值风格承压更加明显。剔除连续大额净流入的扰动,次月北向资金净流出居前的板块主要集中在外次重仓和上月净流入较快的板块,例如:电新、食品饮料、医药、银行、家电和非银,以及基础化工、传媒等。同时,地产基建、社服零售等强宏观板块亦是外资流出的“重灾区”,价值风格承压更加明显。
   趋势性逆转概率不高
  尽管短期北向资金在“极值流入”后可能出现波动,但逆转今年整体流入势头的概率亦不高。
  原因在于,美联储快速加息的进程已经进入后期,这对新兴市场有利,2023年资金可能会持续回流新兴市场。同时,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会使国际投资者在其他领域寻找投资机会。摩根士丹利判断,在基本假设下,未来十年,每年都会有接近600亿美元的资金进入A股。到2031年,外资持有A股的市值占比将达到8%。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北向资金持续多年流入,平均每年约3000亿元。1月资金流入的规模显然不可持续,否则全年净流入将超过20000亿(1月仅16个交易日),但预计全年北向资金净流入将超过4000亿,不到5000亿。
  目前,国际机构对A股的态度仍较为乐观。MSCI中国指数已相较于去年低点大幅反弹近57%。花旗在研究报告中判断,预计MSCI中国指数2023年的估值将可提升到18倍,EPS将增长15%,远好于MSCI所有国家世界指数5%~10%的收缩预测,“这意味着还有30%的上涨空间,我们在全球资产配置中仍对中国股市保持超配。”

  编辑:王松

警视在线

律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