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声明近日,有地方反映,有组织和人员以生态环境监察网“生态环境监察员”名义,到企业开展所谓的检查活动,在此,严正声明:生态环境部从未与生态环境监察网有任何形式的联系,从未授权或委托“生态环境监察员”开展检查活动。生态环境部已发布专门的生态环境执法标识…
次 时间:2023-10-23
针对华北理工大学、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务院食安办今天(23日)约谈河北唐山、江西南昌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针对华北理工大学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务院食安办今天(23日)约谈了唐山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约谈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
次 时间:2023-10-23
警视在线讯: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10月23日消息,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卫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湖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刘卫华(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刘卫华出生于1965年2月,湖南双牌县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刘卫华曾任永州市…
次 时间:2023-10-23
老套路:让对方在甜言蜜语中迷失自我 “海外包裹”暗藏陷阱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江景轩 记者 梅建明)近日,家住南京江北的韩女士,在网上结识了在国外工作的男子“大卫”。一个多月的聊天中,韩女士在“大卫”一声声“亲爱的”甜言蜜语中逐渐迷失自我,两人很快确立了恋…
次 时间:2023-10-23
图为法官下单购买的“蓝牙共振音箱”及附赠充电线和客服卡片。资料图片 导读 日常生活中,因噪音干扰而导致邻里间关系紧张,甚至引发恶意制造噪音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还因矛盾不断升级,发生刑事犯罪。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此类事件,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
次 时间:2023-10-23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题:从三个报告看执法司法机关如何守护绿水青山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国务院关于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
次 时间:2023-10-23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其中个别城市的高三学生近视率甚至超过90%。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全国近视人口已达6亿人,而佩戴近…
次 时间:2023-10-23
2021年7月23日,四川省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美国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赴美访学人员实施策反、发展的重大间谍案件,挖出了美方在我国重点国防军工单位安插的情报眼线侯某某,消除了重大隐患。目前,侯某某已被移送至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审判。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间谍活动与…
次 时间:2023-10-23
今年8月,北方多地遭遇暴雨,许多车辆遭水浸泡,损毁程度不一。部分泡水车经过处理后,流向了二手车市场,这些车辆存在怎样的风险?又是谁在买呢?近日,央视财经记者探访了北京、河北多家二手车销售门店。“泡水车”流向二手市场 售价仅为普通车七成△央视财经《经济信…
次 时间:2023-10-23
10月20日,“青岛啤酒三厂被曝有工人在原料仓小便”一事引发外界关注。当日晚间,青岛啤酒(600600.SH,股价81.09元,市值1106.26亿元)官方微博针对青岛啤酒三厂的相关视频进行回应,称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该批麦芽已经全部封存。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10月21日,…
次 时间:2023-10-23
近日,浙江杭州一位家住滨江某小区的霍女士等来了迟到许久的外卖出人意料的是外卖小哥竟然是位交警这是怎么一回事?10月16日晚高峰滨江交警大队西兴中队骑警包忠苗正在路口执勤突然他看到了一起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刮擦事故便骑着摩托车过去处理事故本身并不复杂机动车主被…
次 时间:2023-10-22
夫妻收养孩子后,由于感情逐渐不和而走向离婚之路,这时收养的孩子就成了问题。那么,夫妻收养孩子后,想离婚怎么办?案情 离婚后拒付养女抚养费女子张某与男子李某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子女,此后二人收养了一名女婴小雨(化名)。婚后,两人因生活琐事频发矛盾,感情不…
次 时间:2023-10-22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 本报通讯员 张丽 近日,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网约车司机通过建立虚拟订单进行诈骗的案件。 检察院查明,2021年4月至12月,家住汉台区的付某某在担任某公司网约车司机期间,偶然获悉可以利用作弊软件和工具…
次 时间:2023-10-22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魏芸 白赫 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提出所购买产品价款十倍的赔偿或者损失三倍的惩罚性赔偿。但是明知是假冒伪劣产品,买到后能否依此规定索赔?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中级人民法…
次 时间:2023-10-22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 本报通讯员 向煦 子女长大成人后,父母出资为孩子买房、支持他们创业等情形不在少数。然而,当父母慢慢老去,需要用钱治病、养老或者遭遇子女不孝时,可否向子女索要之前的“出资”?若子女以父母“赠与”为由拒绝返还,父母又该如何在没…
次 时间:20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