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辉 □ 本报通讯员 陶然 在司法实践中,发票能否作为律师费实际产生的凭证?近日,江西省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审结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因原告某银行仅提供律师费增值税发票,未提供银行流水佐证,法院认定律师费用并未实际支付,最终依法判令被告…
次 时间:2023-10-22
玻尿酸、热玛吉、超声刀……提起医美,有些人或许不明就里,但这些医疗美容名词想必很多人听说过。随着“颜值经济”的升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经高高在上的明星专属——医美,近年来悄然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何为医美?简单说即是运用整形外科的手段来美容和抗衰老…
次 时间:2023-10-22
昨天(2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案件2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万名。 报告显示,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
次 时间:2023-10-22
警视在线讯:据辽宁广告职业学院10月21日就网传“保安吊死流浪狗”一事发布情况通报,近日,网传该校一名安保人员驱赶处置流浪狗事件引发关注,经学校调查核实,情况属实。 经查,辽宁广告职业学院一名安保人员在驱赶处置流浪狗时,工作严重失当,导致流浪狗死亡,造成…
次 时间:2023-10-22
央广网济南10月21日消息(记者程立龙)10月20日,青岛啤酒发布声明回应称,针对10月19日网上出现的青岛啤酒三厂的相关视频,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目前,该批麦芽已经全部封存。公司继续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产品质量,欢迎广大消费者…
次 时间:2023-10-21
10月20日,据齐鲁晚报援引“梨视频”报道,10月20日,“女子吐槽高铁一盒葡萄60元仅200克”话题引发热议。 当事人称本以为高铁商务座水果免费,便请乘务员拿了一盒阳光玫瑰葡萄,却被告知售价60元。她本打算不要,但对方洗好了就付钱买下。然而回家一称发现,一份葡萄…
次 时间:2023-10-21
这是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斌摄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共筑繁荣:“一带一路”为构建世界发展新格局注入强劲动力新华社记者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闭幕,42岁的巴基斯坦珠宝…
次 时间:2023-10-21
“还没发放offer(录用通知书),公司就说要对我进行背景调查,收集的信息内容包括家庭情况、父母工作、健康状况、有无男女朋友等。”正值“秋招”(秋季校园招聘,每年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大规模招聘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廉童及其同学在找工作时多次遇到用人单位…
次 时间:2023-10-21
司机为了避让路口的左转车辆,一不小心撞上了道路右前方的绿化带,并将灯杆、指示牌撞倒,事故现场交警没有同意司机自行叫拖车,而是强制指派拖车将其拉去事故审理中心,短短几公里距离收费800元。这让司机张先生感到费解,事故由他承担全责没有问题,但是交警强制指派拖…
次 时间:2023-10-21
警视在线讯:据澎湃新闻报道,2023年10月12日,由张家港出发的一辆猫车(注:捕猎售卖食用猫咪的黑色产业链中非法运输的车辆,后文统称为猫车)被爱心人士自发拦截下来并举报,张家港市警方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出警,农业农村局也派出相关人员出面解决,被截获的这一车非法…
次 时间:2023-10-21
近日,北京海淀法院审理一起房屋买卖纠纷案件。冯先生购得一套限价商品房屋,次年就将房屋出售给了王女士,双方约定具备产权转让条件时办理过户。但后来冯先生以合同无效为由将王女士诉至法院,要求退还房屋并赔偿租金损失。王女士也提起反诉,主张返还购房款、专项维修基…
次 时间:2023-10-20
10月15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一名孕妇因与丈夫发生争执,一气之下来到城区悬索桥意图轻生。危急时刻,一对民警夫妇正好驾车经过,将女子救下的同时,也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当日14时20分许,沙县公安分局大洛派出所所长陈泉生和妻子曹爱珍驾车经过沙县悬索桥时,发现…
次 时间:2023-10-20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中级人民法院对范某起诉乌兰浩特市消防救援大队行政处罚一案做出终审判决,该案例系全国首例因违法占用消防车通道而张贴“电子告知单”的行政处罚案件。案件焦点涉及乌兰浩特市消防救援大队张贴吸附式脸盆状“电子告知单”是否属于行政处罚行为。…
次 时间:2023-10-20
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付忠伟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已向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付忠伟享有的…
次 时间:2023-10-20
本报讯 强迫8名智力障碍人员无偿劳动为自己牟利。日前,河南省睢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强迫劳动案,三名被告人最终被判刑。 2022年1月,周某和张某经人介绍,每人出资4万元从湖北“购买”8名智力低下的人员。周某带着8人先后到山东、河南等砖窑厂从事体力劳动。周某负责…
次 时间: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