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小案件大民生丨欠款成“心病” 法官一剂“良方”解忧愁

来源:磐石市人民法院 作者: 时间:2025/9/6 13:04:49


“法官不光帮我要回了欠款,还没伤着我和李老板的和气,以后我们还能接着合作!”拿到调解书的那一刻,食杂店经营者王某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近日,磐石市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货款纠纷案件,法官用耐心调解化解了两家商户的矛盾,让原本僵持的关系重新回暖,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合作矛盾从“送货结账”到“欠款难要”,老合作闹了新别扭‍

王某开了家食杂店,平日里会给李某经营的超市配送啤酒,两家因为长期合作,彼此也算熟悉,一直都是“送货、对账、结账”的顺畅模式。可这次,一笔7000元的啤酒货款,却让两家的关系渐渐紧张起来。事情要从去年说起:当时王某按约定给李某的超市送了一批啤酒,货款总计7000元。李某当场给王某写了张欠条,承诺后续尽快结清。可过了一段时间,王某去催款时,李某只先付了2000元;又等了一阵子,再催才又付了1000元,剩下的4000元,不管王某怎么打电话、跑店里,李某总是以“手头紧”“再等等”为由拖延。“都是开门做生意的,我这边也要进货、付房租,4000元虽然不多,但一直拖着也不是事儿啊!”王某心里犯了难,多次协商都没结果,眼看着曾经的合作伙伴要变成“仇人”,无奈之下,他只能拿着欠条,将李某告到了法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要回欠款。

法官调解不只为“要回钱”,更要“留情谊”‍

承办法官接到案件后,仔细翻看了卷宗里的欠条、双方的沟通记录,又分别给王某和李某打了电话,详细了解来龙去脉。“法官,我不是故意不还钱,就是最近超市生意不好,进货、付水电费占了不少钱,实在是周转不开……”电话里,李某语气带着无奈;而王某心里也委屈:“我理解他难,但我这边也有成本,总不能一直拖着,不然我的店也不好经营。”听出了双方的纠结,法官心里有了数:这起案件事实清晰,欠条能明确证明欠款关系,要是直接判决,王某的合法权益能得到保障,但两家多年的合作关系肯定就断了,甚至可能因为强制执行,让李某的超市雪上加霜,后续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不如尝试调解,既解决欠款问题,又尽量保住两家的情谊,法官当即确定了调解思路。法官先联系了王某,“您手里的欠条证据充分,法律肯定会支持您的诉求。但您也说了,之前和李老板合作得不错,现在他确实有困难,要是能同意分期还款,不仅能慢慢拿回钱,也不至于把关系闹僵,说不定以后还能继续合作,您觉得呢?”听到法官这么说,王某想了想:“其实我也不想把关系闹僵,只要他能给个准信,分期还我也能接受。”接着,法官又联系李某,把法律规定和利害关系讲清楚:“欠条是您写的,欠款事实很明确,要是判决后还不履行,不仅要还本金,可能还要承担利息,甚至会影响您的信用,对超市经营也不好。现在王老板愿意让步,同意分期,既能缓解资金压力,也能保住两家的合作情分,多好啊!”李某听后,连忙说:“我肯定想还!我先凑一部分,剩下的慢慢还,绝对不拖!”

司法温度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解难题、续情谊”‍

看到双方都有调解的意愿,法官立刻安排两人到法院调解室见面,在法官的见证下,双方当场签订了调解书:李某于签订当日支付王某1000元,剩余3000元分两个月付清。签完字,李某主动握住王某的手:“老王,之前是我不对,让你为难了,以后我肯定按时结账,不耽误你的事。”王某也笑着回应:“都是做生意的,互相理解,以后接着合作!”这起货款纠纷的化解,以温暖沟通实现双赢,是磐石法院践行 “司法为民” 的生动体现。法官化身矛盾 “解铃人”,以耐心智慧维护当事人权益、修复社会关系,让司法兼具 “力度” 与 “温度”。

编辑:唐振华


警视在线

律师团